当前位置:首页 > 周易预测 > 周易入门 >

易学研究的源流及学派

时间:2010-05-19 15:34:15    作者:知易  点击

自从卜筮起源、《易经》形成,易学发展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。其间易学学派林立,著作浩繁,各具风采,仪态万方。一般来说,易学主要分为象数和义理两大学派:象数学派主要从卦爻象、八卦所象征的物象和阴阳奇偶之数的角度研究易学,着力探索易学象数符号系统的本质、机制、应用等问题;义理学派主要从卦名和卦爻辞的内在意蕴的角度研究易学,着重阐发易学符号系统的深刻哲理。

易学史可分为先秦、汉易、晋唐、宋易、清代、近现代六大阶段。

先秦时期,象数学派与义理学派已各具雏形:《左传》、《国语》中的多数筮巫属象数学派,《易传》的多数作者属义理学派。

到汉武帝建元六年(公元前136年)置五经博士,昌明经学,尊《易经》为五经之首,使易学大盛。据文献记载,汉代易学皆本于田何。田何传《易》于周王孙、丁宽、服生,后又传于杨何。丁宽传于田王孙,田又传于施雠、孟喜、梁丘贺。孟喜传于焦赣,焦又影响京房。京房易学有很大创新,后发展为占术。施、孟、梁丘、京四家皆立于学官,是为西汉官方易学,属今文经学,多为象数学派代表,尤以孟、京的卦气说影响最大。所谓卦气说,就是以《周易》卦象解释一年气候和自然现象变化的易学理论,即以六十四卦配四时、十二月、二十四节气、七十二候而形成的一个自然哲学体系。西汉民间易学以费直为代表,费传于王横,高相传于子康、毋将永,属古文经学、义理学派。

西汉末年,由象数学派的神秘主义倾向发展出谶纬之学,遂有《易纬》产生,将象数易学神学化。扬雄(公元前53~公元18)不满于孟喜、京房及《易纬》对《周易》的神秘化阐释,另辟蹊径,仿《周易》而作《太玄》,对西汉易学作了一次总结,为卦气说等象数易学提供了哲学依据。

到东汉,范升治孟氏易,传于杨政。而陈元、郑众等皆治费氏易。后马融又传于郑玄。郑玄作《易注》,荀爽作《易传》,都属费氏易传统。从此,费氏易大兴而京氏易渐衰。然治费氏易者也受到京氏易及《易纬》的影响。曹魏时期的王肃主费氏易而斥京氏易,他注解《易经》重义理,言简明,成为王弼易学之先驱。同时代的虞翻(164~233)在京房、荀爽的基础上提出许多解易新体例,将卦气说引向卦变说,是为汉代象数易学又一高峰。

另外,汉代易学除上述儒家系统外,还有道家黄老系统,西汉的刘安、严君平,东汉的魏伯阳为其代表,前两位为义理学派,后者为象数学派。魏氏的《周易参同契》提出月体纳甲说,将卦气说与道教的炼丹术相结合,以《周易》原理解说炼丹的程序,成为道教易学的开山之作,号称“万古丹经王”。

备案号:粤ICP备19100337号  版权作者本人所有
本站内容皆来源于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,仅供休闲娱乐,完全免费,请勿迷信,要相信人定胜天